10月11日下午,由学校科研处主办、语言学院承办的第四期“汇智·提质”青年博士学术沙龙在语言学院会议室成功召开。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轶南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为我们作了一场《虚拟奇观:元宇宙中数字艺术的未来》的精彩报告,语言学院青年教师黄莉莉博士作了《残障研究视域下的人与技术》的学术分享,获得与会博士和教师的热烈反响。会议由语言学院执行院长王东教授主持,科研处处长陈蓓琴研究员、副处长张居晓教授出席莅临指导。
李轶南教授在《虚拟奇观:元宇宙中数字艺术的未来》中,分别从最近热门的话题元宇宙、人工智能、元宇宙中数字艺术的发展以及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一场精彩演讲,追溯了数字艺术的渊源,她强调数字艺术的故事和IP灵魂,认为互联网发展到新的关键节点,将迎来元宇宙各个模块的综合联系构成的系统,进一步联通科学技术、艺术、商业与生活的一体化,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
语言学院黄莉莉博士结合自身研究经验,以《残障研究视域下的人与技术》为题目,介绍和阐释了当代法国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人在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性存在”的观点,认为人类先天就是缺陷的、失能的,而盗火,以及现在的科技,都是对这些缺陷的弥补和矫正,由此就与残障研究中“失能”“义肢”等关键概念建立了联系,为即将到来的元宇宙时代如何重新定义“残障”这一范畴的问题,提供启示。
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教师踊跃发言,纷纷就自己关注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李轶南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学术氛围浓烈,论题涉及文学、设计学、动画、影视等。李轶南教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科研经历,针对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的艺术发展、艺术实践以及课题申报技巧等具体问题,提供了悉心指导和个人的阐发,受到与会老师的高度认可。语言学院执行院长王东教授也结合学院发展和个人研究,对陈处长的要求和指导给予积极回应,认为数字化建设能为文学艺术、教育和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重要支撑,需要我们结合学科专业特长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科研处处长陈蓓琴研究员充分肯定了本次青年博士学术沙龙的成效,她指出,技术改变了人类,不仅在于物质,而且也在于精神和价值理想,从生活的各个层面上改变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许多新问题涉及各个学科领域,需要我们有跨学科交叉的大视野和学科研究的前沿思维,对语言学院及相关的中外文学艺术领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要紧扣国家战略,关注社会新需求,应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致力于创造数字建设相关的科学研究,将数字艺术与语言学结合起来,设计更科学、更前沿和更具实践意义的课题。她鼓励年轻教师建立属于自己的学术标签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界动态,要在学科交叉领域进行尝试与突破,将个人学术进步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文/努尔亚·艾哈满提·江 图/李佳林 编辑/王东 审核/丁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