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智研途展硕果,聚力新程谱新篇——听力障碍语言研究中心2025年度中期工作研讨会圆满召开

来源:语言学院日期:2025-06-30浏览:11


6月26日下午,我校听力障碍语言研究中心2025年度中期工作研讨会在博雅楼3401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以“听力障碍语言发展与教育教学研究”为主题,中心特邀听力语言障碍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南京市聋人学校以及南京市晓庄第二小学、南京市丁家庄小学等合作单位代表与中心研究人员参会。会议伊始,中心负责人、语言学院副院长徐琴芳教授主持开幕式,总结回顾了本学期2025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为会议召开拉开序幕。



在科研工作汇报环节,四位来自听力障碍语言中心的老师做了主题发言。徐琴芳教授汇报了《基于在线平台的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评估与干预研究》。该研究利用在线平台,对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并开展针对性干预,重点考察语音训练的效果。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在线环境的语言评估与干预方法,为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和阅读能力提升提供实践参考。随后,刘卿副教授与陈刚博士带来《聋生汉语把字句偏误调查分析》,该研究剖析聋生把字句学习难点及偏误成因,为语法教学提供依据。范佳露副教授报告了近期在《中国特殊教育》发表的论文《面部表情下听障和健听大学生情感词语唇读理解比较研究》,不仅介绍了该研究的主要结果,还分析了论文发表的艰辛历程,从最初多次被拒,后通过改进研究设计、优化方法并完善论文内容,最终成功发表。姚晓菊副教授与葛天逸博士汇报了近期申报的课题:《多模态话语下听障儿童汉语绘本阅读的具身教学模型构建》,该研究为听障儿童阅读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

在教学与科研结合交流环节,合作单位的教师与校长分享了一线实践经验。在教学与科研结合交流环节,丁家庄小学的黄娟校长分享了听障随班就读小学生的案例,她提到学校在融合教育过程中既需要秉持教育情怀,还离不开高校的专业支持。晓庄第二小学的张晓春校长围绕师生关系融合、家校沟通协作、同伴互助支持与正面引导激励四大核心,分享了针对特需孩子的特色教学策略。聋人学校的老师们聚焦口语教学和手语教学的话题开展了讨论。她们提出,在聋生教育中,手语教学是重要的基础支撑,但与此同时,若能同步关注其语音、口语及阅读能力的发展,将更有利于聋生在思维拓展与社会交往层面获得更全面的提升。这一观点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与会者围绕聋生语言沟通技巧培养、教学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学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路径,现场氛围热烈。

参会专家对各个研究报告做了点评和提出建议。郝教授强调,听力障碍语言研究需要加强质性研究方法应用,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方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场景教育支持体系;刘教授以国际期刊审稿人视角指出,论文写作需兼顾逻辑严谨性、创新性与实践价值,教育教学中可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展个性化干预,提升教育成效。随后,与会人员围绕校际合作展开研讨,明确暑期研究计划、下半年重点工作及跨机构合作推进方案。

此次研讨会全面总结了听力障碍语言研究中心的阶段性成果,为各方搭建了深度交流合作平台。未来,中心将以科研为引领、教学为根基,持续深耕听力障碍语言研究与教育教学领域,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文/徐琴芳 邹东凛 图/陈宏睿 编辑/高亚丽 审核/丁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