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教育数字化变革,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的能力,7月8日上午9点,语言学院在实验实训大楼601举办了人工智能与教学科研融合培训。本次培训邀请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高攀教授主讲,培训主题为“AI提示词工程与课堂应用——设计一堂AI伦理讨论课”,该活动由徐琴芳副院长主持,语言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和体育学院部分教师参加。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Prompt设计原则展开,包括进阶技巧、常见任务Prompt模板、调试与优化Prompt。在运用AI的过程中首先明确问题,其次让AI扮演专业角色,选择与任务相关的专业角色,以便输出更专业、符合语境,限定AI的思维框架,明确专业背景和经验,结合场景和需求。第三,引导AI逐步推理,先分析再总结,分解复杂任务,提高AI推理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使其输出更可靠,其中步骤要清晰、要有目标,步骤之间要有关联。第四,通过示例教会AI,提供给AI少量高质量的样本,引导AI模仿这些示例的风格、结构或格式。
在详细讲解了提示词的设计及策略,高教授还演示了如何运用AI赋能教学全流程:从备课到评价的增效实践。介绍了如何运用AI进行课程大纲撰写、课件制作和教案撰写、如何基于数据进行个性化学习方案制定、如何批改作业和进行教学效果评估。这些应用给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具。在交流互动环节,教师们就教学和科研中的问题跟高老师进行了提问和研讨,现场反馈热烈。
语言学院全体老师认真聆听并学习了相关操作方式,表示收获颇丰,在未来的教学科研活动中,结合课程大纲和教学设计合理运用人工智能,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和提升教学效果。
当天下午的研讨活动在语言学院会议室举办,会议由语言学院副院长徐琴芳主持。研讨活动中,姚晓菊、王振环等老师从试卷分析、课程考察机制等角度研讨了人工智能赋能相关活动的技巧。杨丹珂、李鸣等老师则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指标点设置模式等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培养方案的思路。康盛楠、赵冬华等老师则从教学具体方式方法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活动的具体案例。徐琴芳副院长点评了大家的研讨内涵,认为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教学互动和参与环节中,都需要大家加强对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手法的运用。
此次暑期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语言学院教学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语言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争取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图 盛颖涵 葛天逸 编辑/徐琴芳 审核/丁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