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语言学院召开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聚焦高校宗教政策法规与校园安全稳定,会议结合最新政策要求与典型案例,系统解读涉校宗教工作的法律边界与实践路径,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理论支撑与行动指南。会议由学院党总支书记丁祖保主持,语言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党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参与。校巡学旁听组全体成员全程指导本次理论学习。
会议伊始,党总支宣传委员高亚丽领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宗教事务条例》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核心法规,重点阐释“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的法律依据与实践要求,并强调必须严格落实规定,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任何组织不得在校园内进行宗教活动。
在交流发言环节,党总支副书记张冬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的学习宣传,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法律意识。要加强对校园的管理,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加强对校内讲座、报告等活动的审批管理,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校园进行宗教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抵制宗教渗透的意识。
教师第一支部书记姚晓菊表示,作为高校教师,要牢牢把握“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底线,未来会将此次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始终以法规为准则、以责任为导向,在教学与管理中坚决落实“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用科学精神滋养学生心灵,用正确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王振环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决不搞封建迷信,不信仰宗教,不传播和发展宗教;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格遵守党章规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坚决履行法定职责,坚持法治思维、强化底线意识、守护教育净土,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丁祖保书记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作为基层教学科研单位和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学院在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思想引领,筑牢“防火墙”。通过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讲清宗教的本质和起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通过举办主题教育活动、主题讲座、班会和团日活动等,澄清模糊认识。第二,落实精细管理,扎紧“篱笆墙”。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将防范工作落到实处,严格管理活动审批、课堂纪律监督和涉外交流审核。第三,增强人文关怀,打造“暖心港”。宗教渗透往往瞄准心理脆弱、寻求归属感的个体,应通过健全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多元文化空间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集体归属感,从源头削弱渗透的势头。第四,推进协同联动,构建“监测网”。学院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内外协同,建立建全联动处置的工作机制。
巡学旁听组组长朱正东特别指出,涉外交流中需警惕境外宗教渗透风险,要求师生在国际合作、跨文化实践中坚守政策底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意识形态的战场,全体教职工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将政策法规转化为育人行动,既要做语言文化的传播者,更要当国家安全的守护者,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坚定政治立场的新时代语言人才贡献力量。(文/翟玉杨 图/翟玉杨 编辑/高亚丽 审核/丁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