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部署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导精神,深入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号召,语言学院“无”彩斑斓实践团以“AI+中国智慧”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服务视障群体中的创新应用与普惠价值。实践团成员于暑期在各自所在地积极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技术志愿服务、社区需求调研、公益科普推广等形式,探索AI助力无障碍建设的基层实践路径,推动科技赋能与社会包容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
王艺敏同学紧扣实践“技术优化与场景拓展”宗旨,作为志愿者参与了第九届江苏省青少年信息机器人科技素养实践活动。期间,她协助进行裁判员工作,活动设有技能赛、巡线赛、编程赛等多个竞赛项目,选手们沉着应赛、思路清晰、操作熟练,在编程世界中构思巧妙的算法,在机器人赛场上精准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优秀的科技素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王艺敏借此机会调研青少年群体对无障碍技术的认知度,为“触达视界”平台后续教育场景应用积累实证依据。
江西省新余市
张小朋同学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云端会议平台连续举办多场“触达视界”平台分享会。他面向对非视觉摄影感兴趣的高校同学及技术爱好者,详细演示了平台的多模态摄影交互功能,并收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使用反馈,为平台的跨区域应用和迭代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福建省福州市
熊晟鑫同学深入本地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与AI科普问卷调研。他以“智慧养老”为切入点,向老人及工作人员演示语音交互技术应用,收集老年群体对AI辅助生活的需求与建议,探索“触达视界”平台在适老化改造与智慧医疗场景延伸的可能。
陕西省西安市
应韵涵同学跟随社区工作组走访高龄老人家庭,开展“科技暖夕阳”公益行动。她结合实践主题,通过问卷调查与面对面交流,了解老年群体(尤其是视障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并科普AI语音助手、智能传感等技术的辅助功能,为平台优化提供真实用户视角的反馈。
江苏省常州市
梅逸凡同学参与社区摄影志愿服务工作,她将“触达视界”平台的摄影交互理念融入实践,像大家科普无障碍摄影知识,通过语音引导与触觉反馈帮助完成摄影创作,同时记录用户操作体验与改进建议,为平台课程优化与交互设计提供一线数据。
江苏省南京市
吴娴雅同学开展非视觉摄影课程教学与智能体应用示范,调研公众及视障群体对 AI 无障碍技术的接受度、实际需求及改进建议。过程中,她收集到不同群体对 AI 无障碍技术在操作便捷性、功能适配性等方面的具体反馈,明确了 “触达视界” 平台在课程内容设计、智能体演示形式上的优化方向,通过与社区居民及视障群体的直接沟通,深化了对无障碍技术实际应用场景与用户真实痛点的理解,为后续平台在社区场景的落地推广积累了实践经验。
通过本轮分散式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深化了对AI技术社会应用的理解,更在基层服务中验证了技术痛点、收集了多元需求、强化了科技向善的责任意识。实践成果将为“触达视界”平台的功能优化、场景拓展与产学研融合提供扎实依据,并为参与“挑战杯”赛事、推动与残联及公益组织的长效合作奠定基础。未来,团队将继续以技术为舟、以责任为帆,为构建包容性数字社会贡献青春力量。(文/张冬冬 梅逸凡 王艺敏 图/王艺敏 编辑/翟玉杨 审核/张冬冬)